美國紐約一處老年公寓住著一群七八十歲的獨居老人。他們自發(fā)組成一個互助“聯(lián)盟”,,關(guān)照彼此生活起居,。沒人知道這個聯(lián)盟如何開始,也許是從過道那頭送來的一杯咖啡,,也許是夜晚從隔壁打來的一個晚安電話,。
上世紀90年代初,托雷斯與丈夫分手,,搬進這幢公寓,。她在多米尼加共和國是一名護士,來紐約后成為家庭醫(yī)護,。開始,,她害怕孤獨,子女也擔心她會因獨居而疏遠家人和朋友,。
后來,,她認識了德萊昂,。“德萊昂對我說:‘抬起頭,,讓一切重新開始,。’”托雷斯說,,“然后,,她遞給我一杯咖啡。從此,,我們成為朋友,。”德萊昂也給其他鄰居送咖啡,。很快,,這一層的住戶都敞開大門,隨時歡迎互訪,。
83歲的梅賽德斯·莫雷爾搬進公寓時,,托雷斯十分體諒她當時的心境。她對莫雷爾說:“別擔心,,我就在你身邊,。我們雖然獨居,但彼此擁有,,所以我們不會孤獨,�,!�
莫雷爾的子女曾擔心母親一個人居住會與世隔絕,,但她告訴他們:“哦,不,,我認識這里的每一個人,。”
86歲的勒內(nèi)·卡瓦略要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妻子,。有時,,他需要一大早在家庭醫(yī)護到來之前出門辦事,每當這時,,托雷斯就會去他家,,從早晨5點一直呆到9點,然后回自己家接德萊昂送來的咖啡,�,?ㄍ呗詣t會帶回一些食物,與托雷斯分享,。
法蘭克·拉莫斯會修東西,,如燈具和小設備等,。安娜·洛佩茲有6個兒子�,!懊慨斖欣姿剐枰裁磿r,,她就會對我說,‘叫你的一個兒子過來,�,!甭迮迤澱f。
這一樓層有13名住戶共同參加了紐約市一個針對低收入老人的長期醫(yī)療保險項目,,由紐約家庭護士服務中心提供,。他們的家庭醫(yī)護也彼此成為好友,經(jīng)常交流護理經(jīng)驗和生活苦樂,。雖然公寓樓下有老年活動中心,,但五樓住戶很少光顧。他們的社交生活在彼此房間里,,他們互起外號,,共同祈禱,相互提醒看病吃藥,。
托雷斯的女兒曾是這個群體的�,?停恐苣┒紟е鴥蓚孩子來看望母親,�,!八o每個人帶禮物,”莫雷爾的女兒回憶道:“只要她來看望母親,,這層樓每個人都會知道,,因為她會敲每一戶的門�,!�
美國漸興“村”中養(yǎng)老
美國華盛頓國會山附近不少老年居民不愿住進養(yǎng)老院,,更愿意在家中慢慢變老。他們組成“國會山村”,,在志愿者幫助下,,實現(xiàn)居家養(yǎng)老�,!�
“國會山村”是一家非營利社區(qū)組織,,成立于2007年,共有“村民”360人,,來自260個家庭,。每人每年繳費530美元,一家800美元,,低收入人群每人每年100至200美元,。這些費用占組織各項開銷的一半,,另一半來自捐贈�,!�
在“村”里提供各項服務的主要是志愿者,,只有兩名主管人員領(lǐng)取薪金�,!按濉崩锊惶峁┽t(yī)療護理,,但有一條全天候電話熱線,“村民”可隨時致電尋求幫助,。此外,,“村”里還免費或低價提供交通、購物,、簡單修理,、會議、電影,、晚餐,、體操課等服務�,!�
這種在社區(qū)內(nèi)依靠志愿者服務的居家養(yǎng)老方式最早于2001年出現(xiàn)在波士頓,。如今,全美已建成66個“村”,,還有120個在籌建中,。